他们肩负振兴重任、心念组织嘱托、满怀群众期待,他们用创业创新的激情、身体力行的表率、全心全意的奉献,点亮了光辉的奋斗岁月,唱响着时代的雄浑乐章,他们就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有风有雨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常态”,这是山西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的真实写照。每次踏上驻村路,队员们的心总牵挂着圪塔上、庙湾村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
圪塔上村和庙湾村是省司法厅的帮扶村。圪塔上村,下辖自然村老马坪,户籍人口243户523人,建档立卡脱贫户69户189人。庙湾村,下辖自然村上庙湾,户籍人口583户1336人,建档立卡脱贫户198户568人。两个村普遍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经济落后,圪塔上村还是全县、全乡有名的重点问题村,党组织涣散,历史遗留问题多,村情复杂。健全建强党组织,完善村内治理,强化文化建设,移风易俗,振兴发展,桩桩件件都是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的心头大事。
固本和强基
远飞者当首理其羽,善驻者应先强其基。没有强大有力的党组织,一切工作做起来都是事倍功半。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针对两个村普遍存在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问题,从党建入手,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完善落实支部各类会议制度并实现制度上墙,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建强网格党组织,把两个村71名党员全部编入党员网格,成立4个党小组,形成单元网格管理。建立党员管理积分制度,按照ABCD四个类别对71名党员进行积分管理,每月通报。工作初期,困难重重,召开会议或者组织学习时这个说生病要请假,那个说有事来不了,驻村工作队就会后上门传达会议内容、学习重点,目的就是要让农村党员明白:会躲不过,学拖不过。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经过驻村工作队两年的辛苦和坚持,按时参会、定期学习慢慢成为全体党员的习惯,也慢慢成为村委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和党员心中一颗觉醒的种子。
普法与治理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信理不信法在村民中是个普遍现象,村民外出务工、做小生意为此吃了不少亏,也成为村内矛盾不断的根源。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利用职能优势在村里推进“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工作队队长王增作为公职律师利用开会学习契机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中讲法律课;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两个帮扶村的公益法律顾问,参与村内重大事务;开展乡村治理主题教育学习,组织村“两委”成员讲乡村治理主题课;建立村情动态研判“三色管理”机制,实行“绿色”平稳户、“黄色”复杂户、“红色”难点户分类管理;协助村委健全村务监督制度,监督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进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用普法、学法、用法来推动乡村治理实现长治久安,是驻村工作队遵循的工作原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现在,村民遇到事情吵架的少了,村内公示栏公示的内容多了,参加会议的村民代表人齐了,到村委会拍桌子的村民没了,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
立新与易俗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很难,但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渗透影响。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在对两个帮扶村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造成帮扶村落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工作队员自掏腰包2万元在村里搞土鸡养殖,一开始,没有村民相信养鸡能挣钱,但队员们通过一年多的养鸡实验,持续向村民传达自立自强的乡村振兴精神,在质疑中把不可能变成现实,让村民们认识到改变思想、自主奋斗才是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坚持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同频,工作队2021年自筹资金7000元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村规民约、和谐农村四面文化墙;2022年又自筹资金8000元建设了党建、法治、廉政、生态四面文化墙,利用第一书记经费建设了党的二十大、村规民约、乡村振兴等八个板面宣传栏,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把文化墙和宣传栏打造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村民精神风貌、移风易俗的文化阵地。
两年多的时间,文化墙和宣传栏的内容慢慢取代了村民旧有的认知,成为了村民价值观的一部分。“等靠要”的思想少了,自己主动做事的多了,聊天的主题从“张家长李家短”成了我养羊怎么多生羊羔、你种地怎么多打粮食。日积月累的努力,量变终成质变。
认真的工作有两种状态:发光和不发光的时候为发光准备,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工作队队长王增说,乡村振兴工作不是给村民讲大道理,而是从理解他们、帮助做好他们身边的小事,从自己努力做好榜样开始。
每个帮扶单位、每个驻村工作队、每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都发出一分光、散出一份热,驻村帮扶工作便会成为乡村振兴全局中最绚丽的色彩。在乡村振兴征途中,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正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为指引,与人民群众一起谱写着天更蓝、山更绿、民更富、村更强的现代化新农村发展新篇章。
来源:山西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