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作为兜底性法律保障民生工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江苏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困难群众多元化、便捷化法律服务需求,完善“精准便捷、响应及时、服务优质”的法援惠民机制,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公平正义温暖民心。
主动上门申请即办
转变法律援助服务理念
淮安推行法律援助申请代办制度,困难群众可以委托村居法律顾问代为申请援助,推动法律援助“一次办好”。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申请,坚持上门办案,变“窗口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针对上班族工作日办事“难点”,开设法律援助“午间驿站”,提供工作日午休时间的法律援助贴心服务。
宿迁构建“申请即办+上门服务”机制,建立帮扶救助对象数据库,对全市社会救助对象申请法律援助免于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且对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不作具体限制,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团,对帮扶救助对象进行上门服务,全程向帮扶救助对象反馈问题处理进展和结果。
功能融合数字赋能
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渠道
南通开发“行政诉讼e法援”电子应用系统,与当地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信息融合,实现行政诉讼法律援助线上申请,着力解决受援对象异地申请不便、材料流转不快、办理手续繁琐等问题。
泰州依托当地政务服务APP“泰州通”开通“法律援助”线上服务功能,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法律援助”,实现法律援助申请登记、进度查询等“一键办理”,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服务渠道。
数据共享部门联动
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能
无锡创新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状况审查机制,与当地民政部门实现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努力实现居民申请法律援助“只用跑一次”,既解决了群众办事难、来回跑等问题,又减少了办事环节,有效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效率。
南京探索建立弱势群体信息库,实名发送《法律援助民生服务卡》,确保申请人持卡可享受法援“直通车”服务;积极推行“以专职律师办案为主,社会律师办案为辅”的集中办案模式,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创新联动检察机关协助开展法援案件调查,有效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江苏司法行政人永远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