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立案真是太方便了!”日前,收到法院立案通知的菅某由衷地赞叹。
原来,菅某因买卖合同纠纷想到法院申请立案,于是将立案申请材料邮寄到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法院。经审核,该案件属于海口市美兰区法院管辖。与菅某沟通并经其同意,海口市龙华区法院通过跨域立案的方式对该案件进行了立案。
海南省法院近年来聚焦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大力加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持续开展执行攻坚,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让司法阳光温暖人民群众的心田。
琼中法院家事审判法官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 通讯员刘慧静 摄
搭建立体化诉讼服务平台
近年来,海南省法院将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搭建“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家法院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突破时间限制,为群众提供便民诉讼服务。
针对部分群众出门诉讼、异地诉讼不便的问题,海南省法院搭建立体化诉讼服务平台,推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同时,积极推进与最高人民法院统建平台对接,搭建起“一中心十平台”框架体系,为群众开通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案件信息查询、诉讼缴费、诉前调解、手机阅卷、智能答问等功能。
2022年,海南省法院共计受理网上立案85878件,完成立案51736件;跨域立案132件;实施电子送达案件163330件,同比增长91.51%;受理网上阅卷和其他各类诉讼服务事项申请32624件,同比增长500%。在全国法院诉讼服务质效动态考核中,省高院长期名列全国高院前三名,海南省法院总体长期稳居前五名。
海南省法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依托人民法庭,挂牌成立乡村法治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妇联等社会治理力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将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海南省法院已设立“乡村法治服务中心”96个,基本实现全省各乡镇法治服务全覆盖。
加强民生司法保护
2022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
“裁定禁止被申请人陈某某对叶某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陈某某骚扰、跟踪、接触叶某某及相关近亲属。”规定施行当日,儋州市人民法院白马井人民法庭作出的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被送到饱受人身安全困扰的叶女士手中。一份薄薄的司法裁定书,给了叶女士向暴力说“不”的底气。
近年来,海南省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护,妥善审结各类涉民生案件,用实际行动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海南省法院2021年年初出台《海南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通过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彻底消除“同命不同价”;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实现少年法庭全省覆盖,乐东法院创新建立的“四访五帮”工作机制,帮教问题青少年2658余名,该做法在全省推广;
——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68万件,及时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追回薪资9.45亿元;
——出台《诉讼费退费规程》,实现诉讼费退费由“当事人申请退”到“法院主动退”的转变。《诉讼费退费规程》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法院主动退费案件36105件,主动为当事人退缴诉讼费3.57亿元,平均退费时长为14天,大大提高了退费效率,受到当事人的欢迎。
深入推进执行攻坚
2022年10月17日,海南省法院刑事裁判涉财产性判项集中集约执行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海口中院举行。
将刑事财产性判项履行情况与减刑假释衔接,实施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集中集约执行,让刑事财产刑“不空判”,是海南省法院破解刑事财产刑“执行难”的秘诀,也是海南省法院攻坚执行难的一个缩影。
2020年9月,省委政法委与省高院联合印发《关于基层网格员协助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将协助执行纳入基层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中,依托基层综治网格员完成了37447件案件的财产调查、人员查找和文书送达工作,有效填补了查人找物“死角”。
针对执行工作查人找物难,海南省法院与地方省级银行、省自然资源规划厅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建成“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实现了足不出户精准在线查人找物。
海南省法院积极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新格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11月,涉及全省44家成员单位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联合惩戒体系正式建立。5年来,全省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57万条、限制高消费名单信息20.82万条,对1385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09案109人,10.6万人慑于信用惩戒制度主动履行义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据悉海南省法院将聚焦人民需求,回应人民关切,在新征程中,朝着人民群众期待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陈敏 崔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