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宁夏政法系统以人民为中心 让执法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银川市西夏区法院审理永宁县某商行与黄某某买卖合同纠纷案时,首次采用“无人记录”庭审方式,解除了人工记录程序对庭审效率的束缚,仅用时19分钟;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韩林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在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撒某某故意杀人、虐待一案时当庭发表公诉意见;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通过“交管12123”App拍照、填资料、上传,一部手机轻松搞定,极大提升了群众“快处快赔”的速度;西夏区优化整合各类社会治理力量,建设了全区首家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访、调、诉、审“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随即在全区推广……
进入新发展阶段,宁夏政法各部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强化诉讼权益保障、促进执法司法公正高效、优化法治化营商服务水平等10个方面推出55项办实事举措,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清单”变成政法机关的“办事清单”,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力打造“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的政务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能动履职 执法司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2018年2月,银川的丁某、李某某与南宁的郑某某、黄某某、农某某协商制售假药,由黄某某将中药材研磨成粉加工为男性保健中药制品,邮寄给丁某和李某某,丁某、李某某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向全国20多个省市和境外国家(地区)进行销售。截至2019年7月,丁某、李某某等人销售假药金额共计758万余元。2020年8月,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向金凤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指控丁某、李某某、农某某等人分别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诉请判令丁某、李某某等人共同支付假药销售价款3倍的赔偿金,共计2200余万元。2021年7月2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对检察机关诉请销售价款3倍赔偿金2275万余元的主张予以支持。
2021年,宁夏检察机关持续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聚焦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监管活动开展专项监督,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98件,起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33人。宁夏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相关举措,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点赞。
近年来,宁夏政法系统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称赞。
阳光司法 让执法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8000多元工资,虽然钱不多,但是能够执行回来,对于工薪阶层是莫大的鼓舞。这样的执行工作值得全国推广。”3月11日,金凤区法院开展“春耕行动”涉民生案件执行行动,宁夏法治报记者通过快手、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行动共查封场所5处,执行完毕1案,终结2案,执行到位31090.26元。各平台累计超过110万人次观看,6万人次点赞。
“春季惊雷”“惊蛰行动”“春耕行动”……今年开春以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县、兴庆区、灵武市、金凤区等5家法院主动与互联网联动,借助媒体传播优势,为执行工作营造舆论氛围。网络直播不仅增强了执行行动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威慑,还对网民进行了普法宣传,提升了法院形象。其中,兴庆区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金凤区法院向区内执行工作先进法院发起“挑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执法司法全程直播,倒逼干警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公开、规范执法的同时,也让直播成为全民普法的有力途径。”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执法规范化程度越高,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就越能在全社会形成,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也会越强。随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个执法环节,这种正相关效应也会愈加彰显。”
让执法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是政法机关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宁夏全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贯彻落实,已实现“透明化”执法,执法公示“全覆盖”;“可回溯”管理,执法活动“全留痕”;“专业化”监督,案件审核“全要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全区行政执法效能、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力回应 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同志,我想出国,怎么办护照呢?我女儿在美国伯明翰,已经怀孕8个月了,又是高龄产妇,公公婆婆相继去世,身边急需有亲人照顾。”银川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员考虑到办事老人年龄大,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解所需材料,避免其因缺少材料多跑路。次日,老人和老伴递交了申请,工作人员核对材料后迅速完成受理。
这是银川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不断推进“365天×24小时”受理办理制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全区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2021年2月11日起,全区公安机关实行政务服务事项“365天×24小时”受理办理制度,解决长期以来“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等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
人民有所呼,服务有所应。宁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政法公共服务改革,提升执法司法水平,切实惠及群众。2021年以来,全区法院不断提升诉讼服务水平,构建厅网线巡诉讼服务格局,开启“线上线下”双通道,为群众提供立体化、无障碍、智慧型便民服务。制定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与诉讼衔接办法,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诉讼服务跟进到哪里。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开展律师参与企业合规管理、刑事辩护全覆盖等工作。全区20个检察院建成标准化检察听证室,听证网络直播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到。全面启动律师互联网阅卷试点工作,律师阅卷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全区检察机关围绕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确定的21项检察为民重点任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用心用情解决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司法救助力度,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持续推进、深化落实“四号检察建议”,加强窨井盖管理,制发检察建议42份,督促维修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盖2382个。积极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