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岁末年初,年味渐浓,辛劳一年的老百姓都欢天喜地备年货、迎新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司法所接待大厅里,看到的是另外一番忙碌的景象。
430万元棉花款一拖再拖
12月28日,9位棉农走进第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司法所,他们有的情绪激动、言辞激烈;有的牢骚满腹、垂头丧气。
“我起早贪黑种的棉花,辛苦一年,还拿不到棉花款。”
“没有钱,怎么回去过年,怎么向一家老小交代,我没脸回去。”
“借亲戚盖房子的钱怎么还?”
天气越来越冷,棉农心情也越来越焦虑。
“已经两年没回家了。”
提到过年,一位大姐眼里已噙满泪花。
面对此情此景,第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同时迅速核实事件原委,并启动即接即办工作程序。
经了解,这些棉农12月上旬将612428千克籽棉交付新疆某棉业有限公司,由于该公司财务年底扎账,始终未兑现棉花款,共计金额4329114元,棉农与该公司协商未果后,来到了第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司法所寻求帮助。
“看着这些满身尘土的棉农,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人盼着等着呢。”
干警刘传文说:“我们一定要帮他们拿到血汗钱,让他们赶回家团聚!”
随后,司法所工作人员迅速与该棉业有限公司进行协商,耐心细致地向公司负责人做工作,该公司负责人最终表示克服一切困难,1月2日支付4329114元籽棉款。看到希望的棉农兄弟们也都长舒一口气,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1月4日,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一一回访当事人,所有籽棉款均已清算。
此时,棉农陈某已经在返乡的途中,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道:“说实话,我们9个人都是带着愤怒而来,原本心里都是悬着的,真没想到能够这么快解决问题,真的特别感谢你们。”
承包商神仙“打架”底下农民工遭殃
12月31日,在第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38岁的亚某终于拿到了被拖欠将近半年的工钱。与亚某同一天收到工钱的,还有7名曾与他在一个工地工作的工友。
2022年8月,亚某等人来到第三师草湖一建筑工地从事水电工作,工程11月份做完后,工钱却没有付清。
“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48200元一直拖着不付,大家等着拿钱回家过年呢。”
司法所干警及时了解情况,作为承包商,建筑企业垫资施工早已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开发手段之一。部分建筑企业垫资施工后,也会向分包公司赊账,而劳务分包公司作为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大多会选择预先垫付工资。上头“神仙”打架,底下的农民工却遭了殃。
本案承包商姜某与分包公司张某结算之间出现问题,导致人工劳务费延迟支付,处于关系链条末端的农民工亚某等人就成为“牺牲品”。
“农民工为了讨薪,其中的艰难和心酸,我感受很深刻,也非常体谅。”干警刘传文说道。
干警的“将心比心”也正是第三师司法行政系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本案中,分包公司张某坚持如果上一级承包商姜某不给他拨款,就不支付亚某等人的劳务费。
固执己见的态度,让刘传文“头疼”了很久,他调整化解策略,转变沟通方式,既通过拉家常来交心谈心,也有理有据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打消了张某不合理预期的念头。
同意2023年1月1日24时之前结清亚某等8人48200元劳务费。
仅24小时,此事得以圆满解决。